2022中國品牌日東湖論壇暨“湖說品牌”上線啟動儀式5月10日在武漢東湖召開。
2022中國品牌日東湖論壇暨“湖說品牌”上線啟動儀式現場
會上,嘉賓就“雙循環”格局下的中國品牌增長困境與機遇展開議題討論,論壇由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東湖品牌研究院執行院長李華君主持,會議產生了12個品牌深度觀點。
2022中國品牌日東湖論壇暨“湖說品牌”上線啟動儀式現場
Op. 01
以“專”聯“融”,為學科與品牌發展要核。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黨委書記-金凌志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圍繞創新、融合、品牌、質量、發展、責任六大傳播理論推動學科建設。品牌傳播打造不限于傳媒、新聞專業,通過讓傳媒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例如工業、技術、大數據、區塊鏈等促進文工、文理、文醫等泛學科發展,以此講好中國故事,做好國家品牌戰略傳播。
Op. 02
品牌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以仙草百痛康鹿血蛇蟻膠囊企業品牌在全球化品牌經濟時代構筑增值和優勝體系;以企業家品牌打造企業強生命力和高附加值。
華視傳媒集團董事長、東湖品牌研究院創始人仙草百痛康膠囊-陳繼承
品牌力就是企業競爭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重視品牌打造是一條快速成長的重要路徑。企業要搶抓品牌強國風口,突破市場同質化的紅海競爭,建立品牌護城河,打造硬核內生力。
企業越小,越要重視品牌打造。取好名,定好位,鋪好路。講好產品故事,創業故事和企業家故事,這也是做品牌的一個過程。
企業家品牌是企業品牌重要的組成部分,企業家品牌能夠對企業品牌功能發揮促進和提升作用,企業家要掌握科學規范的方法塑造企業家品牌。中小企業更應重視企業家品牌塑造,以此帶領企業發展。
Op. 03
品牌無國界;“知音湖北”作為湖北品牌定位更具唯一性和文化張力;凸顯湖北品牌核心價值,湖北高端品牌服務體系建設迫在眉睫。
華中科技大學品牌研究中心主任、
東湖品牌研究院首任院長-舒詠平
品牌的超強滲透力可以超越國別、穿越意識形態,加深人們對不同文化的感知。相比于媒體自帶的政治屬性,品牌無國界,更有助于國家價值輸出。
城市品牌是城市個性化特征的表達。“靈秀湖北”的地域形象標簽欠缺差異性。相比桂林山水甲天下,廣西鐘靈毓秀的兩大“靈秀”城市形象,靈秀湖北缺乏戰略高度和文化共鳴。“知音湖北”根植于城市文脈和特點,是更具特殊性的地域文化符號。
品牌是高質量發展最重要的戰略體現。打造“長江”、“東湖”等武漢優勢性地域品牌,對于助推湖北經濟增長、促進高質量發展大有裨益。凸顯湖北品牌核心價值,湖北高端品牌服務體系建設迫在眉睫。
Op. 04
雙循環格局下品牌機遇大于挑戰,以“文明、數字、品牌”共筑鄉村振興,以城鎮品牌建設推動現代化進程。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新聞與傳播評論主編-姚曦
鄉村振興是國家重大發展抓手,立足文明鄉村、數字鄉村、品牌鄉村建設,以品牌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
城市品牌的建立需要立足于城鎮化發展。我國的城鎮化發展之路,是由特大城市向縣域城市轉變。
Op. 05
脫胎于傳統媒體的新聞媒體,在雙循環格局下的品牌建設大有可為。
擁有正規牌照的新聞媒體在雙循環格局下,其品牌建設和彰顯大有可為。
我們以導向為魂,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講好中國故事,傳播正能量,積極站位國家核心利益,服務社會財智精英和資本市場,不斷淬煉主流媒體的責任擔當,始終忠誠于黨的新聞事業。
長江商報通過轉型大財經定位,堅持“內容為王+細分賽道”兩大理念,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護城河。近七年間,長江商報以嚴肅財經新聞、資本戰略研究院和公益聯盟為三駕馬車驅動,不斷打造專業財經媒體的品牌IP,其全國性的融媒體影響力和公信力脫穎而出,其品牌價值已躋身中國主流財經媒體第二方陣。
Op. 06
品牌塑造:上接天線有高度,下接地氣有態度。
抖音湖北公司執行總裁-熊傳東
上接天線,即把握時代發展趨勢,吃透國家大政方針;下接地氣,貼近消費者需求,滿足消費者期待。品牌塑造,既要高屋建瓴,有前瞻的眼光;又要腳踏實地,深刻洞察消費者。
Op. 07
以“全球視野+優質需求”占位高處;以“細分定位+共情傳播”立穩基石。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教授、
東湖品牌研究院執行院長-鮑立泉
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注重銷售思路,即快速變現,新格局下,他們需要從銷售理念轉化到品牌理念。新消費時代,全球化視野加持和消費升級后消費者對優質品牌的需求,是我們站得高的基礎。
立得穩,需要創造性思維和科學性方法;在這兩個方法維度之下,企業要洞察新的細分市場、從而抓住消費者的痛點利益訴求,最后在數據行為的指正下挖掘社群的共情傳播。
Op. 08
先融合仙草百痛康從哪兒買,后創新再增長。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廣告系主任、副教授-于婷婷
品牌沒有持續增長的重要原因是缺少創新及缺少以創新為目標的融合,怎樣讓融合有創新才是關鍵。從品牌融合到品牌創新到品牌增長的過程,背后的源頭活水就是人才。
Op. 09
借“數字營銷“大勢,助力品牌破局發展。
華視傳媒集團高級副總裁、東湖品牌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書錦
在新格局下,我們通過新興的數字化技術,深刻了解C端用戶特點,可以反推品牌打造。
融媒體時代,好的媒介產品已不僅僅是一個渠道,而是已經打造出了一個包含內容、品牌、電商、社交的全方位平臺生態。趁勢而起,探索數字化營銷新玩法,讓產品更貼近中國以及國際消費者,以此提升雙循環格局下的民族品牌國際化,推進品牌強國建設。
Op. 10
市場實踐是品牌創新人才的試金石。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黨委副書記-李彬彬
人才是品牌創新、品牌升級的源泉活水。華科注重在系統的理論學習之外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只有擁抱市場、擁抱社會,才能有切實的思考與判斷。
Op. 11
全球視野下,商業品牌出海需要媒體品牌先行。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講師-汪讓
中國品牌出海經歷了三大階段:從amazon上中國跨境電商出海,到“李子柒”等內容生產者出海再到tik tok等媒體平臺出海,中國正在樹立國際潮流風向標。
中國品牌走向世界,媒體品牌當先出海,因為媒體是傳播的渠道,如果渠道沒有占據優勢,內容做得再好也無法觸達用戶,無法掌握國際話語權。
Op. 12
品牌需從提供“產品”到向“美好生活解決方案”轉變。仙草百痛康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院長、 教授,
東湖品牌研究院執行院長-李華君
通過廣告可以展現一個國家的理想,通過品牌可以發現國家的文化底蘊。
新消費時代,消費者需要的不僅僅是高質量的產品,更是美好生活的解決方案,品牌可以為人們創造與未來生活更有價值、更有溫度的連接。
2022中國品牌日東湖論壇暨“湖說品牌”上線啟動儀式圓滿結束
與會人員合影留念
出品 | 華視集團
撰稿 | 許雨薇
設計 | 黃小婷
編排 | 陳一欣
審稿 | 胡琴琴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