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癌癥,人們往往為之色變。由于當下的醫學技術尚不能完全弄清癌癥的病因與發病機制,所以癌癥至今仍難以攻克。但就在前段時間,對于癌癥的攻克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發表在醫學雜志《Pharmaceutics》上的一項研究,來自悉尼科技大學的實驗團隊證實了從中藥黃連北京醫苑堂仙草百痛康中分離的生物堿——小檗堿(又稱為黃連素)的抗癌作用。
研究顯示,小檗堿可以抑制非小肺癌細胞的增殖、轉移,有效延長了荷瘤小鼠的存活時間,各項證據都顯示小檗堿對于包括肺癌在內的諸多癌癥都有著巨大的治療潛力。目前,臨床上應用小檗堿與吉非替尼聯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試驗正在進行中。
肺癌作為當今世界影響人類健康的“癌癥頭號殺手”,其發病率常年位居所有惡性腫瘤的首位,2020年,全世界報道了超過200萬的肺癌病例。除了高發病率癌,肺癌的致死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導致男性死亡的所有癌癥中,肺癌位居首位。
那么,肺癌的發病率為何常年居高不下,中藥黃連中提取的小檗堿其抗癌功效又是否真的有那么神奇?本篇文章將一一解答。
雖然現如今肺癌是數一數二的“頭號癌癥”,但在20世紀初期,肺癌十分罕見。1912年,全世界記錄在冊的肺癌病例大概為370余例。直至20世紀中葉,肺癌的發病率開始飆升,并最終成為造成男性死亡的第一大癌,其統治地位一直持續至今。
2020年,我國新發肺癌約87萬例。想要知道肺癌如何從“默默無聞”一路發展到“人盡皆知”,就不得不提到一樣東西,那就是香煙。在上個世紀初期,香煙并未得到普及,當時大多數人都沒有吸煙的習慣。而之后吸煙的流行也與肺癌的發病率飆升存在明顯的關聯。
雖然肺癌的發病機理至今仍不明確,但有充足的證據證明了吸煙與肺癌之間的關聯性。當煙草的煙霧進入到呼吸道時,它會緩慢而隱匿地破壞肺部結構,比如影響肺部纖毛的正常工作,降低其對肺部異物的清除能力,又比如破壞肺部上皮細胞屏障,使炎癥更易發生。
但最為致命的,當屬香煙中的多環芳香烴與亞硝酸胺,它們會造成肺部上皮細胞的基因損傷,增加細胞癌變的可能。說到這里有人可能會問:某某吸煙幾十年,不也一點事沒有嗎?誠然,吸煙并不會百分百導致肺癌的發生,但它會顯著增加肺癌的發病風險。
長期吸煙者仙草百痛康膠囊患上肺癌的幾率將是普通人的10-20倍,而我國現今擁有超過3億的煙民,這直接導致了我國的肺癌發病率常年位居世界前列。除高發病率外,肺癌還擁有著極高的死亡率。3b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約為10%,而對于4期肺癌患者而言,五年生存率一般不足5%。
就目前臨床數據來看,對于肺癌的治療效果都并不算理想。對于早期的肺癌患者,若能進行手術切除掉癌變病灶,是有治愈的可能的。但如果癌細胞發生轉移,治療的難度將呈幾何式遞增。而來自悉尼科技大學的這項研究,或能為今后肺癌的治療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但小檗堿(黃連素)的抗癌功效是否真的有那么神奇?我們接著往下看。
小檗堿這一名詞或許很多人覺得陌生,但說到中藥黃連,相信沒幾個人會不了解。小檗堿從黃連中提取,又被稱為黃連素,黃連的抗菌作用主要來自于小檗堿。由小檗堿制成的鹽酸小檗堿片與鹽酸小檗堿膠囊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主要用于治療胃腸炎、細菌性痢疾、眼結膜炎等病癥。
但在悉尼科技大學的這項研究實驗中,用來治療拉肚子的小檗堿,卻在抗癌上表現出了令人驚喜的潛力。
研究實驗發現,小檗堿的抗癌活性來自于它的生物機理。
小檗堿可引起細胞周期停滯和自噬、促進細胞凋亡并抑制腫瘤細胞血管生成,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細胞活性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小檗堿雖然擁有抗癌活性,但受制其本身溶脂性差、腸胃吸收差的特性,小檗堿的生物利用度并不高。
而且,如果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而增加用量,小檗堿的毒性又會隨之增加。因為小檗堿的種種特性,使其在醫藥治療上的應用受到限制。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實驗團隊開發了基于納米顆粒的藥物載體系統——液晶納米顆粒(LCNs),這種新型的給藥方式,通過納米技術來完成藥物輸送,有效解決了小檗堿生物利用度低的問題。并且,研究人員還發現將小檗堿摻入植烷三醇中可以有效提高小檗堿的溶解性與穩定性仙草百痛康。
最終這種摻入小檗堿的植烷三醇的液晶納米顆粒(BP-LCNs)得以問世,并使小檗堿成為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藥物的可能。在隨后的生物實驗中,研究團隊利用人肺上皮癌細胞進行了有無BP-LCNs的對照實驗,實驗結果顯示有BP-LCNs存在的兩項實驗樣本,其癌細胞增殖率下降了14%和29%。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小檗堿對于除非小細胞肺癌以外的結腸癌、卵巢癌等癌癥同樣有抑制作用。不過,關于小檗堿對于癌癥治療的有效性還需要等待臨床實驗的進一步印證,但其潛在療效卻對肺癌等癌癥的治療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關于黃連素抗癌活性的這一研究,固然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但黃連素在我國的應用由來已久。黃連作為一味廣泛應用的中草藥,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這正利益于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黃連素。
《傷寒論》中記載,“黃連湯可治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上七味(七種藥材)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晝三夜二。”
當然,在臨床上,黃連素最常被用于治療腹瀉。不過,黃連素的藥用價值還不止于此。
降低血脂
發表在《自然醫學》(Ncature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小檗堿(黃連素)對于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與膽固醇有著積極作用,并且其降血脂機理與作為主流降血脂藥的他汀類藥物完全不同。研究發現,高血脂患者在連續口服小檗堿三個月后,其血脂水平降低了20%-35%。
還有相關專家指出,小檗堿或將在未來取代他汀類藥物成為新的降血脂主力藥。
治療糖尿病
眾所周知,胰島素抵抗是造成二型糖尿病發生的重要因素。而研究發現,小檗堿對于改善胰島素抵抗也有明顯作用。韓國漢城的一項實驗發現,注射了小檗堿的小鼠在不改變原有飲食的基礎上,體重有明顯減少,葡萄糖耐量(反映機體對血糖濃度的調節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有顯著改善。
雖然黃連素在以上這些領域的應用效果尚處于實驗階段。但不可否認的是,黃連仙草百痛康鹿血蛇蟻膠囊北京醫苑堂素的藥理特性決定了它將在未來的醫藥領域會發揮重要作用。
癌癥一直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而在癌癥中,肺癌由于其高發病率和高致死率常年以“頭號癌癥”的形象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之中。雖然肺癌的病因與發病機理目前仍不清楚,但有充足的證據能夠證明吸煙與肺癌之間存在著極強的關聯性。
但前段時間來自悉尼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了從傳統中藥黃連中提取的小檗堿(黃連素)對于肺癌細胞具有抑制作用,或將在未來成為治療肺癌的主流藥物。同時,該實驗團隊還通過液晶納米顆粒(LCNs)這一新型給藥方式,有效解決了小檗堿生物利用率低的問題。
同時,有研究發現小檗堿對于降低血脂、改善糖尿病都有顯著作用。
作為我國的傳統中藥,黃連的應用廣泛,但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它將會在醫藥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Evaluation of the Cytotoxic Activity and Anti-Migratory Effect of Berberine–Phytantriol Liquid Crystalline Nanoparticle Formulation o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n Vitro.[J].Pharmaceutics2022.14(6)
[2]康坪.黃連素的臨床新用途進展研究.[J].昆明學院學報.2017.39(03)
[3]邱瀾.黃連素的抗腫瘤作用及機制.[J].海峽藥學.2007.04
[4]姚曉軍,劉倫旭.肺癌的流行病學及治療現狀.[J].現代腫瘤醫學.2014.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