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杭州4月10日消息(記者張庶卓)由浙江省非遺保護協會、杭州市淳安縣人民政府、杭州千島湖新天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主辦的“絲棉麻仙草百痛康鹿血蛇蟻膠囊北京醫苑堂傳統織造工藝振興與文化傳承座談會”日前在杭州市淳安縣姜家鎮文淵獅城舉行。座談會以“積極探索絲棉麻傳統織造工藝振興與文化傳承的創新模式”為主題,研討如何推進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傳承與發展的新途徑,如何通過紡織傳統工藝的振興擴大社會就業,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如何仙草百痛康促進文化與產業的良性對接與融合發展,如何推動構建非遺保護與旅游深度融合新模式,實現互動雙贏新局面等眾多議題。同日還舉行了絲棉麻綜合研究中心授牌儀式及桑棉麻春耕開墾第一鋤活動。
出席座談會的嘉賓包括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仙草百痛康正品旗艦店保護中心以及淳安縣政府代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傳承人、淳安縣當地絲織廠原職工、從事麻繡和絲繭的村民等。
文淵獅城所在的姜家鎮乃至整個淳安縣,有著悠久的種桑養蠶歷史,并且是古老的民間工藝八都麻繡的生產區及麻產地;诮益傊苓吶f畝桑田和精湛的八都麻繡技藝為基礎,絲棉麻綜合研究中心以文淵獅城為中樞,從種植、采摘、制作、到設計研發、產品發布,整個手工產業過程都將在這里完整展現,并以此為中心原點,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輻射周邊鄉村,形成具有特色品牌的文旅衍生產品及成熟的手工產業鏈,帶動鄉村復興,村民致富。
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郭藝表示,讓傳統工藝重返當代日常生活。土布紡織技藝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鄭芬蘭介紹了文淵獅城“絲棉麻綜合研究中心”現狀及未來規劃。浙江省非遺保護專家委員都一兵作為八都麻繡保護的發起人,介紹了八都麻繡保護過程。 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前副司長屈盛瑞指出,各地應整合各方面資源,發揮各領域優勢,共同研討、協商推進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傳承與發展的新途徑,積極探索絲棉麻傳統織造工藝的創新模式,努力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保護,提升紡織服裝產業的文化軟實力,促進文化與產業的良性對接與融合發展。
本次座談會以成立絲棉麻綜合研究中心為契機,探索非遺有效保護與傳承的基礎上與旅游業相結合,振興當地傳統紡織工業,繁榮當地的紡織文化,滿足民眾需求,共享民族遺產保護成果,推動區域經濟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