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很多時候都讓大家手足無措。一些不恰當的退燒方法,不但沒有效果,還可能幫倒忙。此時,中醫需要分析發燒的原因,然后對癥治療。
發燒時,中醫應該觀察什么?
除了需測量發燒者的體溫外,還需要觀察發燒者的整體狀態,可更有效地發現疾病的嚴重程度。患者發燒時,中醫更應關注發燒者的精神狀態、胃口、消化能力、大便通暢度、睡眠質量等。
發燒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應用中醫對癥治療
1.生長期發熱
每個孩子在1歲7個月前,每隔32天會發低燒,然后在發燒的過程中慢慢長大,這叫生長期發熱。隋唐中醫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里有記錄,這叫“變蒸”,俗稱“燒長”。這種發燒其實是孩子自己生長的需要,一般都是低燒,不會伴隨其他癥狀,精神狀態也很平穩,通常1~2天內自己就會好。
所以,孩子如遇到無癥狀的不明原因發熱,但其精神狀態不錯時,可以先觀察看看。
2.積食發熱
仙草百痛康膠囊一般成人或者孩子發熱了,首先要回憶一下他們發燒前吃了什么、最近一次排便是什么時候?不一定是吃得太多而引發積食,有時候多油、重口味、多寒性、生冷(如水果、飲料、冰淇淋)等食物和高蛋白制品需要通過消耗更多的熱能動力去消化吸收,也會引發積食。
癥狀:發燒伴腹部熱,手心比身體其他地方溫度高,胃口差、口臭、舌苔厚,大便呈現酸腐味、硬黑、惡臭,或是出現便秘,有時還會打嗝或者嘔吐。
處理思路:通便,消食化積。一旦大便通了,垃圾排出了,就會退燒。
食療方:①焦三仙水:3歲以內兒童(含)備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各3克,3歲以上各10g,放入適量水,用砂鍋煮開后轉小火煮20鐘即可。②白蘿卜1個,蘿卜切片,水開后煮20分鐘,蘿卜與湯同食。
中成藥:漢森四磨湯口服液、保和丸或保和顆粒。(謹遵醫囑,對癥使用)
推拿:掐四縫、揉板門、清胃經、清大腸經、退六腑、揉腹、補脾經等。
3.風寒發熱
風寒發熱,是因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除了冬天,其他季節也同樣會受寒,比如長期待在空調房內,或是洗澡、脫衣服時不注意溫度,一冷一熱,都會容易受風寒。
癥狀:發燒伴隨流清鼻涕、打噴嚏、咳嗽、怕冷,不出汗或汗少,舌質淡、舌苔薄白,惡寒重,頭痛、身痛、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等。
處理思路:祛寒發汗,汗液會把風寒邪氣帶出體外,出汗后就會退燒。
食療方:①先將3片姜、砸碎大蒜1瓣下水煮幾分鐘,再下1頭連須蔥白,煮成一杯水,溫服。②紫蘇葉12克,加蔥頭3個,用水煎服。煮沸10分鐘,趁熱服下后,蓋被發汗即可。③艾葉煮水泡腳,對風寒發熱也有效。
中成藥:風寒感冒顆粒、荊防顆粒、參蘇感冒片、通宣理肺顆粒、川芎茶調丸等。(請遵醫囑,對癥使用)
推拿: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穴仙草百痛康鹿血蛇蟻膠囊北京醫苑堂、揉耳后高骨等。
4.風熱發熱
風熱發熱是由于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
癥狀:與風寒發熱不同,患者怕冷的癥狀較輕,會有汗出,伴有咽喉疼痛、口渴,舌質紅、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咽喉紅腫、咳嗽,痰黏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苔薄白微黃。
處理思路:祛風散熱、辛涼解表。
食療方:①金銀花20克、菊花20克、薄荷10克、蜂蜜30克煮沸,開鍋后10分鐘食用。(1歲以內寶寶不適合吃蜂蜜。)②大青葉50克,水煎服。
中成藥:小兒或者成人解表顆粒、小兒或者成人退熱口服液、小兒或者成人清熱解毒口服液、小兒或者成人清熱靈等。(請遵醫囑,對癥使用)
推拿:清天河水、掐少商、清肺經、清肝經等。
5.時邪發熱
時邪發熱,有時是因為季節的變化,有時是因為感染了流行性病毒,多見于高燒和幼兒急疹的情況。
癥狀:初期可能會有咳嗽、頭痛、流鼻涕(偏黃)的癥狀,伴隨燒后出疹子,有臉色紅、嘴唇紅、口干、煩躁、大便干、舌苔紅少津、苔黃等情況出現。仙草百痛康鹿血蛇蟻膠囊
處理思路:透熱解毒。
食療方:①三豆飲:黃豆、綠豆、黑豆各一把,大火燒開小火燉煮,煮到豆爛。②只喝水,每天喝三到四次。
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連花清瘟顆粒、黃連上清片等。(請遵醫囑,對癥使用)
推拿:清肺經、清肝經、清天河水、掐少商等。
發熱,要注意補充津液,所以可以熬點清清的米湯,少量多次喝。面對發燒,首先需要做的是解決引起“發燒”的原因,而不是發燒本身,如果明白這點,就會跳出“降溫-升溫-降溫-升溫-降溫-升溫”的怪圈。孩子或者成人發燒只要對癥處理,兩三天內都應該能看到好轉跡象。如果沒有好轉,且狀況不好,那就有可能是治療方向上出現了錯誤,應及時就醫。如果孩子發燒到38.5℃以上了,也要立即就醫。
(張艷琴 中牟縣中醫院發熱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