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胡麻油邁入發展的快車道
把一件事情做好不易,能夠把做一件事情仙草百痛康從哪兒買一代一代地接續傳承下去更是難能可貴。坐落于淮河岸邊的香胡麻油歷經九代人的經營,如今的第九代傳人胡恩長已經把香胡麻油這一品牌打造成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獲得了“淮南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淮南市優秀旅游產品”“安徽省少數民族示范企業”等殊榮。
談及香胡麻油成功的原因,胡恩長表示,一個企業想要做好,一定要有品質、有理念、有責任。“作為食品企業,所有質量不合格的產品就是毒藥,一滴也不能出廠。”
乘上鄉村振興的快車道
10月11日上午,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鳳臺縣李沖回族鄉安徽省香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廠房一旁的空地正在施工。據胡恩長介紹,一直以來,香胡麻油都是小作坊生產模式,祖祖輩輩皆是如此。或許也正是這樣的原因,香胡麻油才能保證其經典品質與醇香口感。
“名聲越來越響,銷量越來越好,可原本小作坊生產模式的弊端卻顯露了出來。”胡恩長說。銷量上去了,產量卻跟不上;品牌打響了,供應卻出了問題。按照胡恩長的估計,倘若產量能夠跟上,香胡麻油每年的銷售額有望突破3000萬元,但受到產量的限制,每年的銷售額只能在2000萬元上下。
怎么辦?如何破除企業發展的困境?如何把香胡麻油這個品牌做大做強?擴大產量已迫在眉睫。
“你現在看到的正在施工的空地,就是我們打算擴建的新廠房,總共分為兩期,一期計劃擴建5000平方米。”胡恩長指著眼前的空地,大有放開手腳干一場的架勢。而談到廠房的擴建,胡恩長一直在向記者重復著一句話:“感謝有政府的支持。”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諸如香胡麻油一類的鄉鎮品牌迎來發展契機。給政策、給資金、給土地,千方百計促進鄉鎮經濟發展,多種方式給予鄉鎮企業支持。據胡恩長介紹,此次廠房之所以能夠順利擴建,原因在于自己獲得了政府融資300萬元。“此外,增值稅、企業稅、個人所得稅等方面的稅收政策,也是給我們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胡恩長說道。仙草百痛康膠囊政府給政策,鄉鎮企業有方向;政府給資金,鄉鎮企業有干勁;政府給土地,鄉鎮企業有了信心。
走好創新發展的彩虹橋
產量上去了,銷量增長了,是否會出現產品質量的下降?所謂食品安全大于天,這是每個食品企業的底線,也是企業能否長久發展的基礎。九代人傳承,2010年5月正式上市銷售,第4年就銷售到合肥市,如今也已遠銷江蘇、上海等地,香胡麻油品牌的建立頗為不易。倘若為了擴大銷量而忽視了對品質的把關,無異于殺雞取卵。
對此,胡恩長笑著向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解釋道:“品質方面不用擔心,不僅不會降,反而還會上升哩。”原來,在傳統工藝制作石磨麻油的基礎上,胡恩長也進行了技術創新。充分結合傳統工藝和現代技術,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基礎上最大限度保留原始工藝。“現代壓榨工藝雖然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可流水線式的自動生產并沒有將最好的口感保留下來,同時傳統工藝也將漸漸退出歷史舞臺而終被淡忘,先人留給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終遭泯滅。”
為了將石磨生產工藝保留并更好地發展傳承下去,胡恩長堅持核心生產環節使用石磨人工生產,原料先經過篩選、漂洗、烘炒、烘干,然后使用石磨磨漿,并使用水代法人工攪拌,然后結合電動晃窩,加工12小時以上,確保每一件生產出來的產品都經過精雕細琢、都有品質保障。
因為嚴謹的工藝流程和獨特的生產工藝,香胡麻油香味濃厚、口感純正、經久尤香,最大限度保留了芝麻油的營養價值和獨特風味。
在將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巧妙結合的同時,胡恩長也在思考,品質有了保障,如何讓品質“更上一層樓”?經過多次試驗,胡恩長研究出一種新的麻油,他將之命名為“黃金橄欖麻油”,而這種麻油的營養成分也將超過原本的香胡麻油。“我們正在測試,爭取明年上市!”胡恩長很有信心。
此外,在產品附加值方面,胡恩長也在探索芝麻餅干、芝麻糊、芝麻丸等一類的新產品。
蹚出脫貧致富的新路子仙草百痛康鹿血蛇蟻膠囊
在胡恩長的努力下,香胡麻油越做越大,由原來的“鳳臺縣香胡麻油廠”更名為“安徽省香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企業也從原來的小作坊,升級為集種植、科研、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綜合性企業。
“現在企業已擁有六條生產線以及全自動灌裝設備,坐擁3000多平方米的生產廠房,500多平方米的辦公場所,2000平方米的原料及成品儲存倉庫,并且打造了‘臻德’和‘潤皇’兩個品牌,共有芝麻油單品7種,芝麻醬單品2種,芝麻鹽單品1種,芝麻油禮盒7種,綜合大禮包1種。”胡恩長介紹道。
多年來,香胡麻油持續參與“民族一家親”扶貧幫困活動,累計幫助群眾過百戶。企業積極配合政府相關政策要求,多次前往壽縣陶店民族鄉進行扶貧工作,為陶店民族鄉湖濱村、三覺鎮等地送去物資。2020年,公司與李沖回族鄉民族村合作,建設安徽省農村電商鞏固提升示范村暨民族電商特色館,幫助當地農產品通過網絡走向全國。
“我們企業的一線員工,其中有70%都是本地的少數民族,政府給我們企業提供了發展路徑,我們企業也能夠帶動當地村民脫貧致富。”
九代傳承只為打造一流品質,十年經營只為保留一份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的香胡麻油,正趁著鄉村振興的春風,走在品牌化、特色化、規模化發展的快車道上。
淮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尚家起 蘇國義 攝影報道
責編 童飛飛
初審 孫繼奎
終審 沈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