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華東師大心理中心 華東師大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 收錄于話題#近期科普35個
本文共2896字,建議閱讀時間8分鐘
@Kang Han
文編:驚蟄
美編:沈星雨
■■■
某年某月某日,上完體育課的小丘又渴又累。他走進超市,看著琳瑯滿目的飲料柜。作為一名大學生,他當然知道含糖飲料對健康有諸多不利。這時,他看見了一些飲料包裝上“無糖”“0熱量”的字眼,于是果斷地拿出一瓶。甜甜的又好喝,又幾乎沒有熱量,減少了負罪感,何樂而不為!
從此,小丘每天都買一瓶“無糖”飲料,甚是快樂。漸漸地,他更不喜歡喝學校的白開水了,可是這有什么關系呢!反正無糖飲料對健康無害嘛,他如是想。
等等,所謂的“無糖”“0熱量”飲料真的就有百利無一害嗎?
@Kang Han
答案是否定的!
除一些真正沒有甜味的飲料外(這,估計也沒人喝?),標注“無糖”“0熱量”的飲料一般都是使用代糖提供甜味。我們先簡單看一下代糖的種類:常見的代糖包括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人工“代糖”,木糖醇等天然糖醇類“代糖”,以及甜葉菊苷、羅漢果提取物等天然非糖類“代糖”。在大部分標注“無糖”但有甜味的食品或飲料配料表里,或許就可以看到使用的代糖種類啦。(什么?你問無糖奶茶?有調查顯示,網紅奶茶店“無糖奶茶”的含糖量其實可能并不低,以及一些配料在放入你的奶茶杯之前一直泡在糖水里面。)
而我們食用的“代糖食品”“代糖飲料”,其實就是添北京醫苑堂仙草百痛康加了這些甜味劑。由于甜味劑的甜度極高,因此,只需要添加很少的量就能使食品非常甜,所以其熱量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0熱量”。
那么,是不是我們食用甜味劑,就能既滿足對甜味的渴望,又能減少熱量攝入呢?極低熱量的甜味劑能騙過大腦嗎?
有一項有趣的研究是這樣的:
研究者選取了20名美國大學生被試,每個人接受三個階段的實驗。不飲用飲料、攝入葡萄糖飲料和含漱葡萄糖飲料10秒后吐出。這三種情況下,測試他們的跨期選擇任務(即,選擇即時滿足還是等待更大利益)完成情況,并進行腦核磁共振成像。
研究發現,在真正攝入了葡萄糖的這一階段,由于品嘗到甜味后真正攝入了熱量,他們對能量的需求就會減少,而自控力會提高,傾向于克制,專注于未來取向的任務,能夠等待延時獎勵。而在含漱飲料后吐出的階段,僅僅是嘗到甜味卻沒有能量攝入,會促進短期獎勵的渴望,更難等待延遲獎勵。
腦核磁共振成像結果也顯示,真正攝入葡萄糖獲得能量后,更能夠激活與未來認知任務有關的大腦皮層區域;而含漱葡萄糖飲料但不攝入能量的情況下,完成延遲滿足任務會更加困難。
@Kang Han
進一步研究發現,食用甜味劑與含漱葡萄糖飲料后吐出的情況類似。當多次攝入甜味劑,大腦會將它檢測為能量的錯誤信息,因此發出強烈信號“這玩意兒這么甜居然沒有能量?快去攝入熱量啊,沒有熱量活不了啦!”,促使機體增加能量攝入來仙草百痛康從哪兒買 維持生命活動,同時也會促進對短期獎勵的渴望、降低自控力。
悉尼大學也做過相關研究。研究人員讓果蠅和小鼠攝入含有三氯蔗糖的食物,對比攝入不含三氯蔗糖食物的小鼠和果蠅,他們發現,這些含有三氯蔗糖的食物會讓大腦獎賞中樞出錯,最終導致實驗對象攝入的熱量遠遠超出了自身的需求量。
因此,“品嘗甜味”并不能在滿足對甜味渴望的同時,有效地減少熱量攝入,反而會加強饑餓感和對熱量的需求。而只有攝入了熱量以后,才會減少饑餓感與對食物的渴望。用“甜味”欺騙大腦,反而可能會導致攝入熱量增加。低熱量的人工甜味劑雖然能夠讓人少從食物飲料中攝入糖分,但其可能會導致人從其他途徑攝入的熱量超標。
@Kang Han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人(比如小丘)在喝了“無糖”飲料后,覺得沒有負擔了,又買了一塊蛋糕吃,這顯然反而不能達到“減少糖和熱量攝入”的目的~
此外,由于我們前面提到,甜味劑的甜度其實極高,很少的量就能讓人覺得很甜,所以長期食用過多代糖飲料或代糖食品,也會容易像普通的甜食一樣讓人們“上癮”。
對于飲食正常的人來說,在普通甜味的刺激下,大腦中的獎賞回路就會被激活,由于多巴胺這種神經遞質的作用,產生愉悅感。但當長期攝入高甜度食品時,多巴胺也會分泌越來越多,最終使多巴胺受體減少,來抵消多巴胺的增加。這是生物體自身的平衡功能。這時,我們就需要更強的刺激——更多的甜味,才能產生同等的滿足感。因此,我們就會變得更加“嗜甜”,攝入更多的代糖甚至含糖食品和飲料,或可能對天然的甜味較低的新鮮水果蔬菜等失去興趣,從而破壞膳食結構、導致營養不良。
最后,無節制地攝入甜味劑還可能增加患某些疾病的概率。雖然還沒有非常明確的結論,但其未知風險也不可忽視。
有研究指出,攝入過多的含人工甜味劑的代糖產品可能會增加患中風與癡呆的風險。盡管這項研究并沒有指出人工甜味劑的食用與患中風和癡呆癥之間的直接聯系,只是做了一個風險分析,但該結果足以提醒人們應該謹慎食用人工甜味劑。而且,一些人工甜味劑其本身不具有毒性,但進入人體消化系統以后可能會使得腸道接收功能紊亂、干預腸內細菌與消化酶,從而導致人體對葡萄糖吸收的增加或破壞人體代謝糖分的功能,增加了患2型糖尿病、腸道疾病的風險。
好啦,我們現在知道,代糖食品或飲料并非對健康毫無壞處(小丘已經嚇得立刻把手里的元氣森林和小蛋糕扔了出去),并不能因為其“無糖”就無節制地食用。當然,偶爾地、有節制地食用含糖或代糖的零食、飲料等也無可厚非(小丘又立刻把元氣森林和小蛋糕撿了回來)。
相比起更多糾結一瓶飲料是否“無糖無害”,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多多食用新鮮天然的食品,合理膳食,規律作息,保持身心健康呀~
■■■
參考文獻:
[1] Wang, X. T., Reed, R. N., Baugh, L. A., & Fercho, K. A. (2018). Resource forecasting: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glucose taste and ingestion on delay discounting and self-control. Appetite, 121, 101-110. doi:10.1016/j.appet.2017.11.083
[2] Salman R A,Al-Rubeaan K A.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among Saudi type 2 diabetesadult patients:An 11-year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09,23(2):95-101.
[3] Pepino M Y,Wice B M,Tiemann C D,et al. Sucralose affects glycemic and 仙草百痛康官網正品保障hormonal responses to an oral glucose load[J].Diabetes Care,2013,36(9):2530–2535.
[4] 研究人員發現喝代糖飲品中風風險增加[J].食品工業,2017,38(06):251.
[5] 朱世翠,陸思嘉.典型飲水系統中人工甜味劑三氯蔗糖的調查[J].浙江大學學報(工業版),2019(11):2197-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