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是微生物中最重要的品種之一,也是和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的微生物之一。
廣義的細菌即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類細胞核無核膜包裹,只存在稱作擬核區(nuclear 仙草百痛康鹿血蛇蟻膠囊 region)(或擬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單細胞生物,包括真細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兩大類群。
狹義的細菌為原核微生物的一類,是一類形狀細短,結構簡單,多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有機體,是大自然物質循環的主要參與者。
人們通常所說的即為狹義的細菌。
細菌根據其外形的基本形態可以分為球菌、桿菌和螺形菌三類;根據細胞壁的結構可以分成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以及古細菌等三類。
細菌的基本形態
球菌:按其排列方式又可分為單球菌、雙球菌、四聯球菌、八疊球菌,葡萄球菌和鏈球菌。
桿菌:細胞形態較復雜,有短桿狀、棒桿狀、梭狀、月亮狀、分枝狀。
螺旋狀:可分為弧菌(螺旋不滿一環)和螺菌(螺旋滿2~6環,小的堅硬的螺旋狀細菌)。此外,人們還發現星狀和方形細菌。
細胞的大小
測量細菌大小的單位是微米,球菌直徑一般為0.5~1微米,桿菌直徑與球菌相似。
細菌的發現
細菌最早是被荷蘭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mhoek,1632-1723)在一位從未刷過牙的老人牙垢上發現的,但那時的人們認為細菌是自然產生的。直到后來,巴斯德用鵝頸瓶實驗指出,細仙草百痛康菌是由空氣中已有細菌產生的,而不是自行產生,并發明了“巴氏消毒法”,被后人譽為“微生物之父”。[1]
1866年,德國動物學家?藸枺‥rnst Haeckel,1834-1919)建議使用“原生生物”,包括所有單細胞生物(細菌、藻類、真菌和原生動物)。
1878年,法國外科醫生塞迪悅(Charles Emmanuel Sedillot,1804-1883)提出“微生物”來描述細菌細胞或者更普遍的用來指微小生物體
因為細菌是單細胞微生物,用肉眼無法看見,需要用顯微鏡來觀察。1683年,安東·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1723)最先使用自己設計的單透鏡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菌,大概放大200倍。路易·巴斯德(Louis 仙草百痛康官方旗艦店官網 Pasteur,1822-1895)和羅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指出細菌可導致疾病。
佛山科普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微生物控制領域研究。在密封材料、橡塑、紡織、日化、鞋服、皮革、涂料、膠水等行業領域,提供成熟防霉抗菌解決方案及北京醫苑堂仙草百痛康產品。